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1节(1 / 2)





  闺女特地强调黄氏不像有坏心思,李氏沉吟片刻,还是道:“我在你的陪嫁中,多加了两个嬷嬷。这两人都是有武艺在身上的。你们住在旁边的跨院里,以后除了晨昏定省,少去大宅子走动,就算过去,也把嬷嬷带上。”

  冯家大宅的格局与宋府相同,都是带着左右跨院的。封大太太当初商量亲事时就说过,左跨院是封恒的新房,与中间的大宅只有一道门连着。

  宋师竹则是掰着手指估算了一下自己的陪嫁队伍,螺狮她肯定要带过去的,两个小厮,两个嬷嬷,两个小丫鬟,再加上她娘给她多加的这两个,得有九个了。

  听出闺女话中的犹豫,李氏眉眼淡淡,直言不讳道:“难不成她两件衣裳两床被褥便进了门,你也要跟她一样不成?”黄氏家穷,当时娘家贪墨了黄氏所有聘礼,宋师竹那个未来大嫂还真的是一穷二白进府的。

  李氏打听到这点时,就决定不管什么得罪不得罪了,她要是为了让旁人舒心,就把唯一的闺女一幅简薄嫁妆便打发了,那她还不如先就悔了这门亲事。

  封家大郎是腿脚残缺,家中在他爹还没考上进士前就与黄家有了指腹为婚的前事,才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妻子。

  要是封家的媳妇都得比照着黄氏的条件挑,那封家离没落也不远了。

  宋师竹:“……”听着挺有道理的。

  她揉了揉脑袋,上辈子的烙印没有完全从她身上去除。对着一个不认识的人,宋师竹通常第一个想法便是与人为善,轻易不落人口舌。而李氏却会先估量彼此的阶级,再决定要不要平等对待。

  接下来李氏的话立刻佐证了她对她娘的了解是完全正确的:“黄家与咱们家差得太远,要是你那个大嫂是个长眼睛的,就不敢随便得罪你。”

  李氏说出口的这句话带着几分阶级上的傲然。

  要不是闺女突然过来说这一出,李氏一直便觉得黄氏不是什么问题。封恒要不是碍着她嫂子的身份,也不会就这么放她一马,她要是敢再出什么幺蛾子,黄家可不是什么有靠山的人家。

  宋家如今在丰华县的地位数一数二,要是族长闺女真的被个贫家女欺负了,那宋家就不用做人了。

  宋师竹总结了一下她娘话里的意思,就是咱们家有权有势,别人要是先惹事,咱们也不怕事。

  她心中有些复杂,突然觉得这也许就是前大驸马对待二叔一家时的心情,彼此差距太大,只要在九天上随便发句话,收拾一个小官像碾死只蚂蚁一样,所以二婶才会恨了这么多年都没办法报复。

  宋师竹晃了晃脑袋,觉得自己要被李氏洗脑成功了,她心中默念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十二字箴言,把这些不相干的念头从脑子里晃掉,努力回归到最初的问题。

  所以这回老天爷给她的提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?

  第38章 慧眼识珠

  宋师竹把脑瓜子都快想破了,还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  不像她一遇到张家就有血光之灾,那股不祥的预兆直到张知县落马才完全消失。黄氏给她的感觉除了违和外,并不带半点恶意。

  宋师竹琢磨了许久都没琢磨出个道道来,只得无奈地扔在脑后。

  就跟她娘说的,两家在家世上就不是一个等级的,要是黄氏真能对她造成威胁,那就说明她被穿了!

  入夜之后,一家子都齐聚千禧堂用膳。

  宋文朔一家刚走,宋文胜担心亲娘会情绪不好,便想着带着妻儿好好陪陪老太太。

  千禧堂外,红彤彤的灯笼早早便亮了起来。

  宋老太太从儿媳进门时就不强求他们要在一旁站规矩。摆这种婆婆谱就是个面上功夫。枕边人站在一旁像个下人伺候一大家子,儿子看着能好受吗;更别说儿媳生儿育女之后,孙子孙女们看着亲娘伺候她用膳布菜,席上再是山珍海味,吃得也不是滋味。

  都是一家子,媳妇又不是外人,何苦要这般苛刻。在这上头,老太太自来想得开。

  她这边的规矩省了,李氏没了伺候人的差事,倒也会做人,只要有空闲便过来千禧堂陪她吃饭。

  丫鬟们捧着一盘盘菜肴鱼贯而入,规矩井然。

  老太太看着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鸡鸭鱼肉,又看着儿孙脸上的开眉笑眼,心中也很是高兴。她在衡州府住了十几年,第一年留在县里确实有些不适应,不过看着大儿子一家对她的关心,她那点离情也渐渐消失了。

  因着还在过年期间,席上便不禁酒水。一家子互相敬过一轮酒后,宋师竹便喜道:“祖母以后就都在县里了,真是太好了!”

  老太太看着眉眼弯弯的孙女,也笑:“要是早知道竹姐儿这么惦着我,我就一直呆在县里了。这离二月十六可没剩下几日了。”

  老太太这话说得有些伤感,宋师竹嘴角两颗的梨涡露出来,笑道:“要是早知道祖母这么喜欢我,我就一辈子都不嫁了。”

  老太太失笑:“你要是一辈子留在家里,你爹娘就要烦恼了。”

  老太太确实喜欢孙女,人老了就有些迷信,宋师竹年前救她那一回,她就嘀咕上了,觉得孙女是她的福星,这些日子她在家中养病,也是亏得孙女每日过来找她说话,老太太才没那么寂寞。她有那么多孙辈,也是最近才领悟到了含饴弄孙的好处。

  宋文胜看着这对祖孙,摇了摇头笑道:“看你们这样,还以为咱们家与封家隔着万水千山呢。”要说不舍得,他也不舍,只是宋文胜毕竟是男人,没那么多伤春悲秋,跟闺女还在同一个县里,又不是见不着面了。

  他想了想道:“娘要是喜欢孙辈,回头我给你再领个孙子回来。”

  老太太:“……”

  李氏:“……”

  宋师竹:“……”她觉得她爹要是不把话说清楚,今夜肯定要跪搓衣板。没看她娘脸色都变了吗?她爹要是真敢弄个外室子回来,她娘肯定把他给剁了。

  宋文胜也发现自己的话有歧义了,赶紧道:“你们也认识的,就是族里五族叔家的泽哥儿。他这些年一直跟着他娘一块过,年前他娘去世了,我看着那孩子读书上极有灵性,怕他耽误前程,就想让他以后到咱们家吃饭。”

  只有族人出息了,宋氏才能长盛不衰。宋文胜这一点还是看得很明白的。更何况作为族长,本来就有帮扶族人的义务,那孩子他看着也是真喜欢。

  老太太是怕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孙子孙女了,她呼出一口气,瞪了儿子一眼:“说话也不好好说!”

  宋文胜摸了摸脑袋:“娘你怎么也不信儿子了?”

  他是族长,要是连他都不把族规放在眼里,谁还会看中那些。

  老太太摆摆手道:“你媳妇信你就够了,关我什么事。”

  儿子儿媳的事,她掺合了那么多年,如今一朝闲下来,不管好事坏事,她是再不想管了。

  老太太对家里多养一个人是没意见的,不就是多双筷子吗,不过儿子突然说出这种话,她觉得自己被惊吓着了,想了想又多责备了他几句。

  看着自家爹这么大把年纪还被老太太数落,宋师竹和弟弟对视了一眼,宋师柏的小胖脸上突然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,看着十分辛灾乐祸。